企业发展有个普遍规律,战略方向不发生严重错误的情况下,企业必须全力追求极致效率,才能对抗死亡周期,这个过程一定是从上到下,由外到内的过程,这个过程一定伴随着精益方法+数字化技术的融合!
人们给它定义叫“精益数字化”。
具体来说,比如制造业从上往下的过程就是,当完成了业务层的战略运营数字化之后,就要考虑生产过程的数字化,在生产过程中由供应链到生产链、由车间到产线再到工位,数字化会逐级渗透到企业生产组织的基础层,这个基础层就是制造现场,它就是由人机料法环测构成的生产协作系统,它也是精细化、效率化难度最高的所在,由于它决定着企业生死存亡所以我们必须攻克它!
数字化本身不产生效益,只有将精益管理的方法用数字化的管理手段实现后,才能推动“数据流”形成“价值流”,创造更大的效益。
▋ 精益生产与数字化的关系
▅ 01 精益管理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
精益改善的本质就是将一条湿毛巾不断拧干的过程,那些被挤出来的“水份”就是各种浪费,是企业提质、降本、增效的空间。
也就是通过精益的管理来提升整个制造系统的精干程度,得到业务流程的最佳实践方式,然后再用IT的手段把这些最佳实践固化到系统中去,从而获得稳定且可持续的高质量输出。
为今后的持续改进提供坚实基础,最终实现精益成效的最大化。
反之,在没有进行精益化改造的前提下,直接上昂贵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系统,相当于把包含大量浪费的问题流程和作业以软件方式固化了下来,不仅不能消除原有的浪费,反而还造成更大的浪费,丧失了管理改善的机会。
▅ 02 科技创新
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,精益的管理方法也在不断“升级”,可以利用数字化工具持续优化,包括标准化、可视化。
这一点,中国的许多头部企业已起到了身先士卒的作用。虽然精益管理起源于日本的丰田公司,但许多日本企业在数字化方面的建树不如中国企业,他们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业务运行状态。
部分中国企业能将对企业经营有帮助的精益管理引进来,同时能发挥企业的优势在数字化方面加大投入,建立起了更为现代化、数字化的业务运行状态,更大程度地提高经营效率及经营质量,可以讲是青出于蓝,而胜于蓝。
▋ 精益生产与数字化的关系
传统精益,是指由客户需求推动的持续流程改进方法,专注于根除生产低效性,从而实现防错的流程,并动员整个生产团队的参与。
典型的精益工具包括:快速换模、价值流图分析、5S、看板管理、持续改善和根本原因分析。
与之相对的数字化精益则专注通过改变工作流,质疑现有流程步骤和顺序等,来进一步优化整个制造关节的运营模式。
数字化是智能化的前提和基础。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智能制造技术的有机组合,帮助企业实现由“制造向智造”转变。
实时数据中控系统通过实时采集、监控制造过程中的工艺参数、质量状态及能源消耗等信息,并对信息数据进行存储、分析,实现信息的快速查询以及整个生产环节的全信息化高效闭环管理。
数字化精益是通往数字化运营前沿的下一站,它帮助企业将传统手工工具转换成现代数字化工具,在零风险的环境下全面测试假设、模拟场景和计算具体成本。
这是通过融合传统精益的分析方法和范围,以及全新数字化工具来加以实现的。
在企业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迈进,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,传统制造业应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浪潮,围绕“数智建设”的目标定位,在管理提升上不断摸索与尝试,打造数字化工厂,打通数字化管理的“奇经八脉”,使之成为决策管理的“参谋部”、成本管控的“晴雨表”、精益管理的“信息窗”,切实提升精益管理的运行质效,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。
— END —
现在咨询,企业更早实现降本增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