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 行业知识 为什么说管好 PMC,就抓住了工厂盈利的 “命门”?

为什么说管好 PMC,就抓住了工厂盈利的 “命门”?

2025-10-31



我在制造业摸爬滚打二十年,见过太多工厂:车间机器轰鸣却交不了货,仓库堆着千万库存却总缺料,工人天天加班但效率上不去。这些乱象的根源,往往出在一个被很多老板忽视的部门 ——PMC(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)。



PMC 是工厂的 “神经中枢”,管不好就像开车没方向盘



你可能觉得,不就是排个生产计划、管管物料吗?错了。PMC 是连接销售订单、生产执行、物料供应的核心枢纽。举个简单例子:销售接了 100 万的订单,说半个月要交货。PMC 得先算:现有设备每天能做多少?工人两班倒能不能赶上?原材料供应商的交货周期是多久?如果其中任何一项不匹配,要么硬着头皮接导致交期延误(客户罚款、信誉损失),要么直接拒单(丢了生意)。

微信图片_20251030144403_1673_2.png

 

我见过最典型的反面案例:某家具厂老板为了冲业绩接了笔急单,PMC 没做产能评估,结果车间设备超负荷运转,关键物料供应商临时断供,工人连续加班 20 天,成本多花了 15 万,交货还晚了 7 天,客户不仅扣了 5% 尾款,第二年直接换了供应商。这单表面赚了 10 万,实际亏了 8 万 —— 问题就出在 PMC 没把好第一关。



主计划 + 日计划:从 “拍脑袋” 到 “按节奏走”



真正有效的生产计划,一定是 “主计划定方向,日计划抓落地”。

主计划是 “大框架”,一般按季度或月度制定。比如你接了全年 5000 万的订单,主计划要拆解到每个月生产多少款产品、用多少物料、需要哪些设备和人力。这里的关键是 **“资源匹配”**:生产 1000 张桌子需要 5000 块木板,供应商每月最多供 4000 块,那主计划就得把月产量调到 800 张以内,否则要么物料断供,要么仓库堆成山(资金全压在库存里)。

日计划是 “小颗粒”,具体到每天、每个车间、每条产线的任务。比如今天上午 8 点到 12 点,1 号车间必须完成 200 个零件加工,3 号机台重点生产 A 产品。日计划的核心是 **“可执行性”**。我见过很多工厂日计划写 “车间今天完成 500 件”,但没写哪条线、哪个人、用什么设备,结果到了下班只做了 300 件,问原因:“机台坏了 2 小时,没人顶班”—— 这就是日计划没细化到 “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”。



生管六大组合拳:从混乱到有序的关键抓手


要让 PMC 真正发挥作用,必须打好 “六大组合拳”,每一拳都直击工厂痛点。

第一拳:订单评审 —— 接单不是抢单,是 “算清楚再干”

很多老板觉得 “订单越多越好”,但盲目接单等于 “接雷”。订单评审要拉上销售、生产、采购、技术一起开 “诸葛亮会”:销售说客户要什么、什么时候要;生产算产能够不够;采购查物料交期;技术看工艺能不能实现。比如客户要定制一批异形钢材,技术说需要特殊模具,采购说模具要 20 天才能到,那交期至少得加 20 天,否则绝对做不出来。

微信图片_20251030144412_1674_2.png

 

控制要点:没通过评审的订单,销售不能签合同。我辅导过的工厂,推行这条后,交期达成率从 65% 提到 85%,客户投诉减少了 40%。

第二拳:产能负荷分析 —— 设备和工人不是 “永动机

工厂的产能是 “硬约束”。比如一台注塑机每天最多生产 800 个零件,你排了 1000 个,要么机器超负荷(故障率上升 30%),要么工人加班(人工成本增加 25%)。产能负荷分析要按月、周、日做:月分析看整体是否平衡,周分析找瓶颈工序(比如喷漆环节总拖后腿),日分析确保当天任务 “跳一跳够得着”。

控制要点:保留 10%-15% 的产能弹性。遇到急单、插单时,这部分弹性就是 “缓冲带”,不至于打乱整个计划。

第三拳:物料需求计划 —— 库存不是越多越好,是 “刚好够”

物料管理最忌讳 “一缺料就大批量采购”。物料需求计划要根据主计划倒推:生产 1000 件产品需要 10000 个螺丝,供应商交货周期 7 天,那提前 10 天下单,留 3 天缓冲。同时设定 “安全库存”:常用螺丝最少备 2000 个,避免供应商延迟导致停线;不常用的特殊螺丝,按订单量采购,避免压库存(库存每多 100 万,一年利息就多 5 万)。

控制要点:每月清一次 “死库存”。超过 3 个月没动的物料,要么低价处理,要么和供应商协商退换,把资金 “解放” 出来。

第四拳:生产排程 —— 急单和常规单,得 “分个先后”

生产线上最常见的乱象是 “急单插单乱成一锅粥”:刚排好 A 产品的生产,销售说 B 客户要的急,赶紧调线;线刚调好,C 客户的单又催了…… 生产排程要建立 “优先级矩阵”:紧急且重要的单(比如老客户、高利润)优先;紧急但不重要的(比如小客户急单)看产能是否允许;重要但不紧急的(比如长期合作订单)按计划走;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,往后排。

控制要点:每天上午 10 点前锁定当日排程。排程定了就尽量不调,否则车间像 “无头苍蝇”,效率至少降 20%。

第五拳:进度跟进 ——“快做完了” 不是结果,“做完多少” 才是

很多车间主管喜欢说 “快了”“马上好”,但到了交货期才发现 “还差一半”。进度跟进要 “数据化、节点化”:比如一个订单分 5 个工序,每个工序完成 30%、60%、100% 时,必须在系统里报数;关键工序(比如热处理)每 2 小时拍一次现场照片,发到 PMC 群里。

控制要点:异常问题 “不过夜”。发现某工序延迟 2 小时,PMC 当天就得协调:是加人?调设备?还是调整后续工序顺序?

第六拳:异常处理 —— 问题出现不可怕,“半小时内解决” 才关键

工厂生产没有 “零异常”,但异常处理速度决定了损失大小。比如物料缺料,PMC 要第一时间查:是供应商延迟?还是仓库发错料?如果是供应商问题,立刻联系备用供应商;如果是仓库问题,让仓管半小时内从其他订单调料。我见过最惨的案例:缺 10 个小零件导致整条线停了 8 小时,损失了 2 万产值 —— 其实打个电话给隔壁工厂借调,1 小时就能解决。

控制要点:建立 “异常处理清单”。常见问题(缺料、设备故障、人员不足)对应的解决流程和责任人,贴在 PMC 办公室墙上,遇到问题直接 “对号入座”。



最后说句大实话:PMC 不是 “排产员”,是工厂的 “利润管家”


 

很多老板觉得 PMC 是 “后勤部门”,工资给得低、权限给得小。但你算笔账:PMC 把交期达成率从 70% 提到 90%,客户回头率至少涨 20%;把库存周转率从 4 次提到 6 次,一年能省几十万利息;把产能利用率从 80% 提到 90%,相当于白赚一台设备的钱。

管好 PMC,不是多养几个人,是用系统的方法把 “混乱的生产” 变成 “有序的利润”。下次开管理层会议,不妨问问你的 PMC 主管:主计划和日计划的匹配度是多少?物料齐套率有没有 95%?异常处理平均时间多长?这些数字,才是工厂真正的 “健康指数”。

 


现在咨询,企业更早实现降本增效

在线客服系统